對話的遊戲,遊戲的對話

文/盛鎧

侯俊明、張立曄、陳義郎三人以朋友之作「借題發揮」進行創作互動,自覺地在作品中形成主題或造型上的關聯性,且其中亦同樣有著彼此的情誼交流,故以〝和作〞(註1)觀之也未嘗不可。
他們共同參與的創作所強調的是過程,而非結果。特別是由於他們是以傳真的方式將自己的圖稿傳給下個人,然後才繼續加添「再創作」,因此在這次展覽中,我們能看到這種「繁衍」的創作過程和漸次形成的作品。這裡之所以用「繁衍」來比擬,是因為他們這種由一個圖樣出發,延續交由他人加工發展的創作方式,就像一個物種「衍生」出下一代,並持續生殖的過程;再者,展出作品中的許多圖像都具有性的意涵,甚至呈現出類似生殖器官的圖案,彷彿意欲藉此表現生物強韌的繁殖力。
從互文性(註2)的觀點來看待文學或藝術的文本,最大的啟發意義就在於能使我們注意到文藝創作中,一份文本如何引入他人的意識,將其納入自己的視野之中,與之對話,甚至將其轉而為己所用(即使創作者並不完全出於自覺)。
互文性或許可稱為「民主」的文藝創作觀,將個別作品以平等的方式看待,而非認定誰「生了」誰。互文性思維所看到的藝術世界,則是百家爭鳴、眾聲喧譁,彼此交相辯駁詰難的多元世界。
侯俊明、張立曄和陳義郎的這次「聯展」的創作方式,也許亦可稱作一種「民主」的互文創作實驗。

 

註1:中國古代的騷人墨客常贈詩相和(讀作應「和」的「和」;即音與「賀」同)。文學中的和作,除了同感於特定的主題而來相和之外,亦常具有傳情之意的私密性。

註2:先有一個視覺文本之後,再創出另一個視覺文本。而這種一個文本與另一個文本之間的互相關係,現在的文學研究通常將其稱為「互文性」。